关闭
播放
听音乐的方法
  1. 环境/设备: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最好不要用插入式耳机。
  2. 音量:与耳鸣的响度差不多,就是说你仔细听可以听到耳鸣。
  3. 具体怎么听呢?不要做用脑的事情,保持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做到不去注意耳鸣,成功的状态是当耳鸣和音乐同时存在时,你只听到了音乐的声音,处于无耳鸣状态(详见音乐治疗)
  4. 时间:3次/天(睡前一次最重要),多于30分钟/次,1-3个月。
首页 新闻 本硕博耳鸣课程 耳鸣科普 医生手术视频 耳鸣机制 眩晕康复
科普视频区
耳鸣治疗 医生经验交流 专家介绍 耳病的中医诊疗 论坛
字体:

耳朵的“脆弱”与“坚强”——了解听力损伤的真相
2025/6/6 11:32:46

 赵立东

 

我们每天依赖耳朵聆听世界,却常常忽视对它们的保护。耳朵看似“坚强”,实则内部结构精密而“脆弱”,尤其是负责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的毛细胞。这些毛细胞一旦受损或死亡,通常是不可再生的,听力损失也就随之而来,且往往是永久性的。

生活中,哪些“隐形杀手”在悄悄伤害你的听力?

  1. 噪音污染——头号公敌:

    • 持续性中高强度噪音: 长期暴露在嘈杂的工作环境(如工厂、工地、机场)、喧闹的娱乐场所(KTV、酒吧、演唱会现场)、高分贝的家电(吸尘器、电吹风)噪音下。

    • 脉冲性强噪音: 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如鞭炮在耳边爆炸、枪声、气球爆炸声、打桩机冲击声等,可在瞬间造成严重损伤。

    • 伤害原理: 过强的声波能量会过度刺激、机械性损伤甚至直接杀死内耳的毛细胞。

  2. 不正确的耳机使用——现代人的通病:

    • 音量过大: 超过设备推荐的最大音量60%甚至更高,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不自觉调大音量。

    • 使用时间过长: 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使耳道密闭、潮湿,增加感染风险,同时持续刺激听觉系统。

    • 耳机类型选择不当: 隔音效果差的耳机迫使使用者调高音量。

  3. 不良的掏耳习惯——自找麻烦:

    • 使用棉签、发卡、挖耳勺等硬物: 极易划伤娇嫩的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更危险的是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形成栓塞;甚至不慎损伤鼓膜,导致穿孔。

    • 过度清洁: 耳垢(耵聍)其实有保护作用(抗菌、防尘、保湿),频繁过度清理反而破坏耳道环境。

  4. 耳部感染与炎症——不可忽视:

    • 外耳道炎(游泳耳)、中耳炎等如不及时规范治疗,炎症可能扩散或遗留问题,影响听力。

  5. 耳毒性药物——特定人群需警惕:

    • 某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强力利尿剂、部分化疗药物等具有耳毒性,使用不当或个体敏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或耳鸣。务必遵医嘱用药。

  6. 其他因素:

    • 头部外伤: 可能损伤耳部结构或听觉神经。

    • 某些疾病: 如美尼尔氏病、听神经瘤、高血压、糖尿病等。

    • 自然衰老: 老年性耳聋是渐进性过程。

关键警示:

  • 听力损伤往往是悄无声息、渐进发生的。初期可能只是高频音听不清(如鸟叫声、门铃声),或在嘈杂环境中听对话困难,容易被忽略。等明显察觉时,损伤可能已相当严重。

  • 预防远胜于治疗! 了解这些“元凶”,是保护听力的第一步。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耳鸣之光网站观点立场

« 返回列表
前一篇:面瘫多久能好?会留后遗症吗?关于预后与预防
后一篇:向噪音说“不”!生活中实用的防噪护耳策略
下载区

网站声明:本网站为公益网站,内容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于网络,仅用于浏览本网站的人士免费阅读,请勿复制传播。
Statement: The website for public good,many files of it from the internet but retrieved which can be read without copy or spreading.

首页 / 新闻 / 本硕博耳鸣课程 / 耳鸣科普 / 医生手术视频 / 耳鸣机制 / 眩晕康复 / 科普视频区 / 耳鸣治疗 / 医生经验交流 / 专家介绍 / 耳病的中医诊疗

网站总浏览量:243454564次访问

Copyright ©2025 耳鸣之光版权所有 成立于:2014年6月6日芒种
www.tinnitus-light.org 苏ICP备16013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