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播放
听音乐的方法
  1. 环境/设备: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最好不要用插入式耳机。
  2. 音量:与耳鸣的响度差不多,就是说你仔细听可以听到耳鸣。
  3. 具体怎么听呢?不要做用脑的事情,保持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做到不去注意耳鸣,成功的状态是当耳鸣和音乐同时存在时,你只听到了音乐的声音,处于无耳鸣状态(详见音乐治疗)
  4. 时间:3次/天(睡前一次最重要),多于30分钟/次,1-3个月。
首页 新闻 本硕博耳鸣课程 耳鸣科普 医生手术视频 耳鸣机制 眩晕康复
科普视频区
耳鸣治疗 医生经验交流 专家介绍 耳病的中医诊疗 论坛
字体:

耳机党必看!享受音乐不伤耳的秘诀
2025/6/6 11:35:25

王宇娟

 

耳机是现代人享受音乐、学习、通话的必备品。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导致年轻人听力下降激增的重要原因。如何安全使用耳机?请牢记以下“黄金法则”:

一、核心原则:控制音量与时间

  1. 严格遵守“60/60”原则:

    • 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 60%

    • 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 60分钟

    • 之后务必取下耳机,让耳朵休息 至少10-15分钟

  2. 环境噪音是“音量杀手”:

    • 在公交车、地铁、街道等嘈杂环境中,不要为了盖过噪音而调高耳机音量!这是最伤耳的行为。

    • 解决方案:

      • 首选降噪耳机: 主动降噪(ANC)耳机能有效过滤背景噪音,让你在较低音量下也能听清内容。

      • 使用隔音好的耳机: 选择贴合度好、物理隔音效果佳的入耳式或包耳式耳机。

      • 实在不行,暂时不听: 在极端嘈杂环境,不如让耳朵清净一会。

二、明智选择耳机类型:

  1. 主动降噪耳机(强烈推荐):

    • 通过技术主动抵消环境噪音,显著降低所需聆听音量,是保护听力的优选。

    • 适合通勤、旅行、办公室等有背景噪音的场景。

  2. 包耳式(头戴式)耳机:

    • 优点:扬声器离鼓膜较远,声音更自然;通常舒适度较好,长时间佩戴压力小;物理隔音效果较好。

    • 缺点:体积较大,不便携;夏天可能闷热。

  3. 入耳式耳机:

    • 优点:便携,隔音效果通常不错(尤其配合合适尺寸的耳塞套)。

    • 缺点:深入耳道,声音能量更直接作用于鼓膜和内耳;长时间佩戴可能增加耳道感染风险;佩戴不当或音量过大时损伤风险更高。

    • 使用要点: 务必选择合适尺寸的耳塞套(确保舒适和隔音,避免频繁滑落需调大音量);注意清洁卫生。

  4. 骨传导耳机:

    • 原理:通过颅骨振动传递声音,不堵塞耳道。

    • 优点:保持耳道开放,适合运动、户外活动,能听到环境音更安全;减少耳道压迫和感染风险。

    • 缺点:音质(尤其低频)和隐私性不如传统耳机;在嘈杂环境中,为了听清可能仍需提高音量;部分人可能感觉振动不适。

    • 注意: 音量过大同样会损伤内耳毛细胞!仍需遵守音量控制原则。

三、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1. 拒绝“睡眠耳机”: 避免整夜佩戴耳机入睡。侧睡时压迫耳机可能损伤耳廓,长时间播放和密闭环境也增加听力损伤和感染风险。

  2. 保持耳机清洁: 定期用酒精棉片擦拭耳塞/耳罩,防止细菌滋生引发外耳道炎。不要共用耳机。

  3. 关注耳朵信号: 使用耳机后出现耳鸣、耳痛、耳闷、听声音模糊不清,立即停止使用并让耳朵休息! 若症状持续,及时就医。

  4.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如同体检一样,定期(尤其高频使用耳机者)进行专业听力测试,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耳鸣之光网站观点立场

 

 

« 返回列表
前一篇:向噪音说“不”!生活中实用的防噪护耳策略
后一篇:耳朵的日常养护与健康筛查
下载区

网站声明:本网站为公益网站,内容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于网络,仅用于浏览本网站的人士免费阅读,请勿复制传播。
Statement: The website for public good,many files of it from the internet but retrieved which can be read without copy or spreading.

首页 / 新闻 / 本硕博耳鸣课程 / 耳鸣科普 / 医生手术视频 / 耳鸣机制 / 眩晕康复 / 科普视频区 / 耳鸣治疗 / 医生经验交流 / 专家介绍 / 耳病的中医诊疗

网站总浏览量:243454564次访问

Copyright ©2025 耳鸣之光版权所有 成立于:2014年6月6日芒种
www.tinnitus-light.org 苏ICP备16013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