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日常养护与健康筛查
2025/6/6 11:36:35
张剑伟
保护听力不仅是防噪音和正确用耳机,日常的清洁护理、疾病预防以及及时的健康筛查同样重要。做好这些,才能为耳朵提供全方位的守护:
一、耳朵清洁:温柔对待,避免“自残”
-
颠覆认知:耳垢(耵聍)不是垃圾!
-
它是耳道皮肤腺体的分泌物,具有保湿、抗菌、防尘、阻挡小虫入侵的重要作用。
-
通常,耳垢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自动向外排出,无需频繁清理。
-
-
正确清洁方式:
-
只清洁外耳廓和耳道口: 洗澡后用湿润的毛巾或棉球轻轻擦拭外耳廓和可见的耳道口即可。
-
绝对禁止: 使用棉签、挖耳勺、发卡、手指甲等硬物深入耳道掏挖!风险极大(划伤、感染、栓塞、鼓膜穿孔)。
-
遇到问题怎么办?
-
感觉耳道痒: 可能是干燥或轻微炎症。可滴1-2滴医用矿物油或婴儿油润滑,缓解瘙痒。避免抓挠。
-
怀疑耳垢栓塞: 如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甚至咳嗽(刺激迷走神经),切勿自行处理! 请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会用专业工具(如耵聍钩、吸引器)或药水安全取出。
-
-
二、保持耳道干燥,预防“游泳耳”
-
外耳道炎(俗称“游泳耳”)常因耳道进水未及时干燥,滋生细菌真菌引起。
-
防护措施:
-
游泳、洗澡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外耳,倾斜头部单脚跳让水流出。
-
可用冷风档的吹风机距耳朵30厘米以上吹干(避免热风烫伤)。
-
游泳时可佩戴防水耳塞。
-
避免用不洁物品掏耳损伤皮肤屏障。
-
三、谨慎用药,警惕耳毒性
-
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听力状况。
-
如果必须使用可能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利尿剂、化疗药),务必严格遵医嘱,注意剂量和疗程,并关注是否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副作用,及时向医生反馈。
四、管理全身健康,保护耳朵
-
控制“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损害内耳微循环,影响听力。积极治疗,控制达标。
-
预防感冒,及时治疗鼻咽部疾病: 感冒、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可能引发中耳炎(尤其儿童)。擤鼻涕要单侧、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将病菌压入中耳。
-
避免头部外伤: 运动、骑车时注意防护。
五、定期听力检查——至关重要的“年检”
-
新生儿: 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
儿童与青少年: 定期检查(如入学体检),关注因中耳炎、噪音暴露(包括耳机)等引起的听力问题。
-
成年人(尤其高危人群):
-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工作者。
-
频繁或长时间使用耳机者。
-
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者。
-
有耳疾或听力损失家族史者。
-
建议 1-2年进行一次 基础听力检查。
-
-
老年人(50-60岁以上): 老年性耳聋是常见问题。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非常必要,以便及时干预(如验配助听器),延缓听力退化对认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检查:
-
自觉听力下降(尤其在嘈杂环境听不清对话)。
-
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耳鸣。
-
耳痛、耳流脓。
-
眩晕或平衡障碍。
-
耳闷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