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外耳道炎?
2020/2/24 15:42:27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王斌
做好以下一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外耳道炎的发生。
1. 游泳时要选择符合卫生资质的正规游泳场馆。下水前应观察水质,以水质清澈透明、氯气味适中为宜。
2. 游泳前最好到正规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一下外耳道,如果有耵聍栓塞,及时清理。如果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
3. 游泳后要及时清理外耳道进水。单足跳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耳道进水后,可用同侧的手牵拉耳廓,头偏向下,用同侧下肢单足站立,跳动数次,耳内的水自会流出,耳道慢慢干燥。如果还有残留的水,可以使用吹风筒吹干。但要注意,确保风筒的温度保持在低温冷风状态,且应该距离头部十余厘米之外,千万不要用热风。
4. 谨慎“挖耳”。生活中有一些人特别爱干净,经常“掏耳朵”,其实这未必是一种好习惯。尤其不建议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非专业工具挖耳,因为一旦不慎可造成耳道皮肤损伤,使病菌“如入无人之境”。另外,棉签虽然也可以用来挖耳,但由于市售棉签并非真正“无菌”,掏耳不当仍可导致感染,所以并不建议使用。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棉签头过于疏松,挖耳时可能滞留在耳道深处,反而会造成“麻烦”。王主任强调,适度的耵聍,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不建议强行拔出。当然,如果耵聍比较严重甚至造成栓塞,就应该及时去专科请医生清理。
最后,一旦出现耳朵不适,包括耳痛、耳痒、耳闷、听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一般的外耳道炎,医生给予清洁耳道、滴耳液、口服抗生素等治疗,数天就会痊愈。但如果外耳道炎治疗不及时,炎症感染刺激中耳则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脓液又会加重外耳道炎的蔓延,甚至会导致听力的减退,所以治疗要趁早。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鸣之光网站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