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耳鸣的认识
2017/11/3 13:23:24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
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喉科 唐旭霞 李斌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由于其产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对其治疗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医对耳鸣是如何认识的,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中医关于耳鸣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中还有“苦鸣”、“蝉鸣”“耳中鸣”、“耳数鸣”“耳虚鸣”等不同名称。在《素问》中共有5篇8次提到耳鸣,《灵枢》中又6篇7次提到耳鸣。《黄帝内经》认为耳鸣的发生主要是阳气上越所导致,如《素闻·脉解》:“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在耳鸣与相关脏腑的关系上泽强调其与脾胃及肝的相关性并未提及肾虚与耳鸣的相关性,如《素闻·通评虚实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到了隋代,《诸病源候论》是对耳鸣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它是继《黄帝内经》后对耳鸣认识最有建树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全书共有7处论及耳鸣,更是在书中专门建立了“耳鸣候”和“小儿耳鸣候”进行专门论述。该书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耳鸣又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深入认识:一、强调肾气虚可导致耳鸣,如在《诸病源候论·卷十五》指出:“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是为肾气虚也,则宜补之。”二、提出风邪侵袭可导致耳鸣,并解释了风邪导致耳鸣的机制“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搏,故为耳鸣”。三、首次提出了耳鸣与耳聋的密切关系,认为“耳鸣不止,则变成聋”“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久即气停滞,皆成聋也。”即认为耳鸣是耳聋初期阶段,耳聋是耳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后世医家将大多将耳鸣与耳聋当作同一种疾病大多源于此。
在宋代对于耳鸣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上沿袭了《诸病源候论》观点,认为肾虚所致。金元时期,对耳鸣的认识有了不同观点的争论。刘完素在《素闻玄机原病 式·六气为病》中提出了“耳鸣有声,非妄闻也”的观点,认为导致耳鸣的原因是水虚火实,热气上甚。朱丹溪在《金匮钩玄·卷第一》中亦强调耳鸣以热证为多,同时又在《丹溪心法》中提出饮酒可致耳鸣。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则强调耳鸣多属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这些不同的观点争鸣,引起了后世医家对耳鸣辨证论治的重视。
到了明代,不少医家对耳鸣的发生提出了新的见解。《医学纲目·卷二十九》提出“运气耳鸣”的概念,并认为其病机多属风火。《明医杂著·卷三》对耳鸣进行了专卖论述,认为耳鸣不能单从肾虚考虑,应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别施治,并提出痰火郁结耳中可致耳鸣的观点。
清代医家对前人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有一定发展,如《辨证录·卷三》认为耳鸣可有少阳胆气不舒,肾阴不足、心肾不交、阳气不足等证型。《张氏医通·卷八》搜集前贤之说,将耳明分为年高肾虚、饮酒过度、血虚火热、中气虚弱、肝胆气实、阳气实热、肾虚火动、阴血不足、肾阳亏虚等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从历朝历代医家对耳鸣病因的认识来看,导致耳鸣的原因很多,治疗也必须从整体出发,因人而异,辨证论治。
参考资料:
1.《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王士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熊大经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古代文献选录
1.《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2.《素闻·脉解》:“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3.《素闻·脉解》:“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4.《素闻·通评虚实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5.《诸病源候论·卷十五》:“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是为肾气虚也,则宜补之。”
6.《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搏,故为耳鸣”。耳鸣不止,则变成聋。
7.《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患耳聋,是风入头脑所为也。手太阳之经,入于耳内,头脑有风,风邪随气入乘其脉,与气相搏,风邪停积,即令耳聋。
8.《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因·火类》第十七节:“耳鸣有声,非妄闻也。”
9.《金匮钩玄·卷第一》: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热,耳鸣者是。
10.《丹溪心法·耳聋》因郁而聋者,以通圣散纳大黄酒煨,再用酒炒二次后,入诸药,通用酒炒。耳鸣因酒遏大剂通圣散加枳壳、柴胡、大黄、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荆芥。不愈,用四物汤妙。
11.《辨证录·卷三·耳痛门》人有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者,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此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
12.《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下》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故耳鸣。又云:液脱者。脑髓消。筋酸耳数鸣。凡此皆耳鸣之属虚者也。经云: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大抵此证先因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虚劳等证……耳内觉有风吹奇痒。黄耆丸、四生散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