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听觉问题(三)
2018/5/31 11:41:52
听觉过敏
在一部分耳鸣患者,可以同时见到听觉过敏现象,特别是出现于噪声暴露后。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从本质上讲,听觉过敏是听觉系统对声音刺激的错误(过度)感知,其根源在于声音信号沿听觉系统的传导、转换、输送或者最终的识别过程出现了错误。这与耳鸣产生的病理机制有相似之处。这种错误通常源自听觉系统的相对轻微的损伤,尚不足以造成严重听力损失,但却可以给声音信号的加工、处理造成障碍或干扰(例如过度噪声暴露带来的耳蜗损伤和听神经损伤)。
图片来自2014 Benjamin D.Auerbach
某些非听觉系统疾病(如发热或者颅内病变)或者药物也可以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听觉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干扰听觉系统内神经信号的输送和识别,从而导致听觉过敏。同样的损伤机制也可以促成某些听觉系统神经结构的自发放电活动失控,从而在没有声音信号输入的情况下产生错误的听觉感知(耳鸣)。这是部分耳鸣患者可以同时主诉听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2012 Eggermont
耳鸣与幻听
幻听也是一种错误感知外界并不存在的声音信号的听觉现象,但与耳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样是与外界客观声音无关的错误听觉感知,幻听通常是指患者感知到有一定意义的声音信号,如言语、音乐、歌声等,常见于精神疾患(妄想)、极度精神创伤和失智等情况下。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与之不同,耳鸣通常是一种没有特定意义的听觉感知,患者常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其他声音对其进行描述。产生幻听的神经病理机制常常与听觉系统没有直接关联,而是来自与认知功能有关的神经结构的功能紊乱,而听觉系统通常功能正常。鉴别耳鸣与幻听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治疗策略完全不同。
耳鸣的治疗原理
声治疗是在耳鸣中最常使用的治疗策略
通常通过使用助听装置、声掩蔽器或其他定制声源加以实现。即使在需要使用药物和心理干预的重度耳鸣患者,声治疗也常常是一项重要的辅助、甚至是主要干预手段。
如前所说,约90%的耳鸣患者有听力损失,而听力损失造成的听觉通路上神经电活动异常是产生耳鸣的重要原因。由于助听器有矫正听力的作用,而听力矫正可以通过增加外周侧听觉结构对中枢侧结构的控制而减少听觉通路上的异常神经电活动,因此助听器对相当一部分听损患者同时起到消除或减轻耳鸣的效果。
即使在没有听力损失或听力损失不适合使用助听器的耳鸣患者,可以通过提供柔和的声音刺激增加外周侧听觉结构的神经电活动和对中枢侧结构的控制,从而在多数患者达到减少听觉通路上的异常神经电活动和降低耳鸣感知的疗效。
当然,有鉴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之间联系广泛、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特点,听觉通路上神经结构除了受外周侧结构控制之外,还可以受到其他非听觉系统结构(如负责情绪、睡眠、植物神经系统活性等的神经结构)活动的影响,因此声治疗并非在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都有明确疗效,此时常常需要配合药物和心理干预,减少非听觉系统对听觉系统活动的干扰。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完)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qB_c-PWggKe_cUYHAba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