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播放
听音乐的方法
  1. 环境/设备: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最好不要用插入式耳机。
  2. 音量:与耳鸣的响度差不多,就是说你仔细听可以听到耳鸣。
  3. 具体怎么听呢?不要做用脑的事情,保持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做到不去注意耳鸣,成功的状态是当耳鸣和音乐同时存在时,你只听到了音乐的声音,处于无耳鸣状态(详见音乐治疗)
  4. 时间:3次/天(睡前一次最重要),多于30分钟/次,1-3个月。
首页 新闻 本硕博耳鸣课程 耳鸣科普 医生手术视频 耳鸣机制 眩晕康复
科普视频区
耳鸣治疗 医生经验交流 专家介绍 耳病的中医诊疗 论坛
字体:

“耳机病”
2017/5/15 16:41:47

“耳机病”

韩朝  田宏斌


从疾病的命名上来看,耳机病应该是佩戴耳机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自从随身听的诞生,耳机就进入了千家万户,耳机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使用者可以独自享受声音而不会干扰到其他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随心所欲的倾听声音,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特点——崇尚个人空间,不干预别人。但是随着耳机使用的时间和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问题也就组成了“耳机病”的概念。

 

 

那么耳机的使用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在享受声音的同时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从人类耳朵的结构和耳机的佩戴来说起。目前耳机的种类从佩戴方式来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耳道嵌入式,一类是包裹耳廓式。人类耳廓的功能是收集声音,微调声波强度,耳道的作用更加复杂一些,其不但有收集声波,增强声波能量的作用,还有自我清洁能力。后者通过耵聍腺分泌保持外耳道近乎无菌的环境,颞颌关节的运动将耳道内的耵聍屑排出外耳道,当然,这些功能只有在外耳道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才能够实现。好了,说明了耳机的佩戴方式和外耳道,耳廓的功能,现在可以分析一下,耳机对人的影响了。很明显包裹耳廓式,由于给声符合一般的声音特点,也不影响耳道的功能,从结构上来说影响是很小的。而耳道嵌入式,由于直接接触压迫外耳道,问题就会比较多,首先深入外耳道有将外耳道耵聍推入外耳道深处的可能,其次影响颞颌关节运动产生的将外耳道耵聍向外推送的机能,耳机与外耳道皮肤的摩擦会引起毛囊发炎,耳机长时间压迫外耳道会引起耳痛、耳胀。还有耳机不适合清洗,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以及交换佩戴有引起传播疾病的嫌疑。所以,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建议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一般半个小时休息一会比较合适,佩戴时尽量不要做咀嚼等活动颞颌关节的动作,最好使用包裹耳廓式耳机。

第二,我们的耳朵是一个高度精密的仪器,它可以感知20-20000hz范围的声音,有一套精密的根据声音高低调节感知的系统,从而避免耳朵受到伤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趋于退化。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过度的声音刺激,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机械的产生,人类制造的声音强度已经远远超过自然界存在的声音,从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角度来说,我们耳朵对大自然的声音的适应,已经不足以应付人类制造的声音强度,达到保护耳朵的作用。使得我们的耳朵相对越来越脆弱。耳机的使用加重了这个环节。为什么说耳机的使用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呢?首先耳机,尤其是入耳式是将声音直接靠近鼓膜传递,能量相对更强,而目前的流行音乐,打击乐等分贝数很高,很容易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忽视强声引起的耳朵的不适;第二使用耳机的情况,往往周围的噪音比较大,在这个背景噪音的基础上,使用耳机,为了消除背景噪音的干扰,很自然的声音的强度要提高,使耳朵处于过高的声音刺激之中。由于这种娱乐性音乐使人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很容易长时间倾听,从而使耳朵长时期处于过高的声音刺激。使我们的耳朵长时间的处于较高声音刺激,内耳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会出现暂时性听觉下降,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永久性听觉下降,由于强声引起的听觉下降往往先损伤高频听力,而这个频率的听觉下降,我们自己不容易察觉,因此很难早期发现,从而被忽视,直到很严重了,影响到语言交流才发现,但已经为时已晚。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声音检测设备做了测量。测量方法为:

将可测试耳道内声强压力的测试探管置于耳道深处靠近鼓膜处

将耳机插入耳道

选择手机音乐,分别用不同音量的音乐测试鼓膜处的声压变化

大家看到这些数据或许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给一组来自权威方的数据(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数据显示了如果想要自己的听力不被损伤,在不同声强下可持续聆听的时间。 

至此,真相浮出水面,当你使用耳机时,音量超过手机最大可调音量的50%时,你的听觉细胞已经被杀手捕获了。

除了听力下降,还会出现听觉过敏和耳鸣的症状。这是目前年轻人中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耳机对听觉的损害呢?首先音量不能太大,不要追求强刺激的快感,一般60-70dB比较合适,并且记住声音越响,连续听的时间就要越短;第二,不要在周围噪音很大的环境戴耳机;第三,不能戴耳机听音乐睡觉。

第三,耳朵是我们唯一一个全方位监测周围环境的器官。对我们时刻认识周围环境,躲避危险有重要的作用,而耳机的佩戴让这一重要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多数人在行走,跑步,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这其实将我们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此时我们就等于关掉了这一全方位监测周围环境的功能,视线外的危险无法很好的察觉,极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不要在陌生环境和复杂环境使用,或使用时将音量尽可能调低。当然,当你佩戴耳机时,也自然的关上了和别人交流的大门,别人会以为你处于拒绝和别人交流的状态。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外面美好的一切都被你拒绝在外面。长此以往,你的内心将会逐渐处于空虚状态,情绪将会极易受到影响而波动,这些本身会体现在听觉系统上,表现为耳鸣,听觉过敏,耳痛,耳不适等症状。

« 返回列表
前一篇:耳鸣科普科普-助听器基础
后一篇:警惕“听过耗”,改善交流能力-Listening Effort and Listening Fatigue
下载区

网站声明:本网站为公益网站,内容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于网络,仅用于浏览本网站的人士免费阅读,请勿复制传播。
Statement: The website for public good,many files of it from the internet but retrieved which can be read without copy or spreading.

首页 / 新闻 / 本硕博耳鸣课程 / 耳鸣科普 / 医生手术视频 / 耳鸣机制 / 眩晕康复 / 科普视频区 / 耳鸣治疗 / 医生经验交流 / 专家介绍 / 耳病的中医诊疗

网站总浏览量:106847628次访问

Copyright ©2023 耳鸣之光 版权所有 成立于:2014年6月6日芒种
www.tinnitus-light.org 苏ICP备1601337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