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一针致聋”或许没那么可怕
2018/7/20 16:24:02
本文转载自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微信公众号
还记得2005年春晚那场惊艳全场的“千手观音”吗?
还记得央视的公益广告“五岁聋儿的无声诉说”吗?
她们都深受“一针致聋”的影响,“一针致聋”真的这么可怕吗?
“一针致聋”,是由于使用耳毒性药物后导致听力下降的情况。
导致听力下降的药物有很多,如抗疟疾药、非甾体消炎药、抗肿瘤药物顺铂、利尿药和氨基糖甙类。
其中造成耳聋最多的为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和巴龙霉素等。
临床上,因药物高剂量致聋的人群只占很小部分,绝大多数是由于携带药物致聋突变基因造成。
这一情况的发生与我们的线粒体DNA(mtDNA)不可分,成为“一针致聋”的幕后元凶之一。
12S rRNA 是人线粒体DNA编码的产物,其第1555位A>G突变和1494位C>T突变本身不会导致耳聋。
但当有人携带两者突变之一、或同时有这两种突变的时候,就会对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十分敏感,只要使用少量的此类药物,就会导致不可逆的耳聋。
庆大霉素,可以说是普通老百姓平时接触地较多的耳毒性药物之一。不仅注射不安全,口服、雾化也有风险。
(1)口服用药,治疗腹泻和肠炎时需谨慎。
普通腹泻不用抗生素,就算是明确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以选择相对来说更安全的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治疗。
(2)庆大霉素在儿童雾化中不可滥用。
我国目前没有雾化剂型的庆大霉素,雾化使用的都是注射剂型,并不在药品说明书的使用范围內。
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其实是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不但没有确切疗效,也缺乏规范,药物用量难以把握,存在风险。
既然庆大霉素对于儿童来说毒副作用这么大,为什么还会被滥用呢?
(1)一方面,是很多家长对于庆大霉素用药不了解,给孩子盲目用药。儿童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一片药丸掰两半”式的用药不可取,儿童应用儿童药,家长需谨慎!
(2)其实很多医生也无奈地表示,使用庆大霉素有时是“迫不得已”,很多基层医院真的是无药可用。
(3)加上很多指导临床用药的指南和教材上,对于庆大霉素的使用标注也并不一致,导致临床用药出现很多“盲区”。
(1)早发现早预防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一针致聋”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早期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则是最有效的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
据统计,截止2015年,耳聋基因筛查已经帮助了3.5万名敏感人群获得“安全用药提示”。
(2)儿童用药需谨慎
有人说:是药三分毒,庆大霉素也一样。
也有人说:我小时候就用过啊(我家孩子也用过),没问题啊。
庆大霉素的副作用概率,可能是千分之几,但放在孩子身上概率非常大。不要拿孩子的一生来赌。
“一针致聋”听起来很可怕,给孩子造成的后果甚至是一生的。由于不正确的认识,每年让3 万名儿童成为了无声世界的天使。看完本文,相信你对“一针致聋”一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早发现、早预防,“一针致聋”或许没那么可怕。
耳聋遗传专科介绍
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09年起开展耳聋遗传咨询专科门诊及基因检测服务,是华东地区首家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服务的单位,实验室配备ABI 2720 PCR仪6台,专职技术人员3名,能满足日常临床检测需求。常规开展耳聋三大常见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 sRNA的检测服务,针对三大常见耳聋基因未检出的病例结合二代测序定向捕获技术进行已知的罕见耳聋基因检测,已为3000多例耳聋患者及家庭提供了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服务,为200多例孕妇进行了羊水穿刺产前诊断,阻止了逾50例聋儿的出生。2017年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聋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项目获批“国家精准医疗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项目”。通过精准医疗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继续努力,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项目,扩大服务规模,把先天性耳聋相关的精准医疗(诊断和干预)做实做强。
门诊类别:听力及眩晕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00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5楼听力及眩晕障碍诊治中心527诊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鑫萍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鸣之光网站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