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聋
2018/8/1 16:36:1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王慧 时海波 殷善开
定义:噪声性聋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遭受高强度稳态噪声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缓慢进行性的内耳听觉损伤,多数由于长期接受工厂机器发出的噪声引起。
发生率:铆工、锅炉工、蒸汽锤工、铲工、锻工、锤工等工种非常容易发生噪声性聋,吴卫彬等调查发现锅炉工人噪声性聋发病率为97.5%;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报道铆钉、铲边、调直3个工种的发生率为100%;邓德光调查造船厂工人的发生率为90%。
为此,世界各国均制定了噪声防护标准,欧美等国定为85~100dB,我国(卫生部劳动总局,1980)定为85~90dB,随着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保护措施的逐步落实,噪声性聋的发生率逐步降低。
新趋势:近年来各种电声设备、娱乐场所噪声引发的噪声性聋有上升趋势,长时间使用Walkman、Diskman播放高强度音乐,迪厅噪声引起的噪声性聋时有发生。近期国内听力学专业杂志,报告2例迪厅噪声引起的噪声性聋。虽然这2名病人最终均获痊愈,然而,该类事件的发生提醒人们要密切关注此类噪声性聋的发生。
与噪声性聋相关的因素:噪声强度、噪声频谱及其他特性、噪声作用时间、年龄因素、个体差异、防护用具及安全设备等。
噪声性聋重在预防:改善劳动条件,合理选择职工,定期检测听力,佩戴防声器。具体到电声设备、娱乐场所噪声引发的噪声性聋,依据噪声性聋的相关因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建议娱乐场所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限制噪声强度与接触噪声的时间;2、佩戴Walkman及Diskman要将响度调至最舒适阈;3、在强噪声环境中娱乐不宜时间过长,同样佩戴Walkman及Diskman也要适当控制时间。
治疗:一旦发生噪声性聋,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脱离噪声环境,停止噪声刺激,促使自然恢复,配合适当的治疗。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鸣之光网站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