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诊断的思考
2019/7/24 10:43:12
韩朝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神经颅底外科
耳鸣作为一种主观症状,似乎和焦虑很相似,都是患者自己的感觉认知出现问题,焦虑目前分为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和焦虑症。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一个人都会存在着焦虑情绪,当我们处于心理压力状态,受到刺激时,我们都会出现焦虑情绪。正常的焦虑情绪能够帮助我们面对突发的事件,但是长期的焦虑情绪却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坏,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及运动性不安等。(上述焦虑方面的描述来自作者:心身科 黄立芳 高雅)。
耳鸣是否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给予区分和界定呢?即耳鸣分为耳鸣,耳鸣状态(耳鸣持续超过3个月?耳鸣持续存在,偶有影响患者),耳鸣症(耳鸣持续存在,合并有焦虑抑郁,失眠,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似乎更合适,不建议区分急慢性,因为临床上观察耳鸣时间的长短往往和一般疾病的急性慢性性质不同。下面试着定义这三种耳鸣状态。
耳鸣,泛指一切个体对自发主观声音的感知,可以是短暂的,长期的,但是个体本身并不在意,也无任何不适,无就诊的企图。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比如中耳炎,强声刺激后等。这个不需要进行耳鸣评分。诊断以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和诱因,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诱因为主,可以加用声音治疗。
耳鸣状态,是指耳鸣持续存在,超过三个月(因为突聋的治疗往往以三个月为界,超过三个月就不再进行药物干预,说明三个月还属于疾病的急性状态,因此,定为三个月),但是个体习以为常,并不感觉有何不适,只是偶尔因为疲劳,熬夜,情绪激动等会加重,但是很快会恢复如初。个体只是在加重时有就诊意愿。并且经过各种检查排除了目前医学可以干预的状况。THI评分范围在中度以下。治疗以合理解释耳鸣,督促患者合理作息和饮食为主,不建议针对耳朵用药。
耳鸣症,是指在耳鸣处于持续状态的情况下,个体无法适应耳鸣,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工作生活受到影响,需要医生处置的情况。THI评分范围中度以上。焦虑抑郁和睡眠评价属于病态。就诊企图强烈。治疗以心理疏导解释耳鸣成因,如可能对因治疗,合理作息合理饮食,加用改善睡眠和情绪的药物和物理方法,积极采取声治疗。
上述的分法和处置尚无客观依据,只是比较与焦虑的相似之处,根据临床观察和处置经验借鉴焦虑的分法,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目的便于临床医生对耳鸣的合理分类处置,便于患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