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听力下降的思考
2020/12/3 10:09:29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耳鼻咽喉科
韩朝
低频听力下降以250Hz,500Hz为主有时包括1000hz听力下降20-40dB为诊断依据,一般伴有耳闷,低频耳鸣,反复波动为特点的一种病症。

目前将其包含在突聋中,多数按照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随着对这类患者的密切观察,发现这类患者有自愈倾向,询问病史多数有情绪波动,压力大,疲劳等诱因,而且很难将其与梅尼埃病的早期阶段分开,而偏头痛的一类表征也增加了低频听力下降的困惑。从耳蜗血液供应一过性下降来解释似乎可以,毕竟耳蜗血液供应是从底圈向顶圈分布,顶圈属于血液供应末端,血供下降最先受到影响,而且由于耳蜗毛细胞发育水平,顶圈相对底圈幼稚一些,抵抗缺血缺氧能力可能强一些,因此下降后能够等到血液再通从而恢复正常功能,但与实际临床人耳敏感感受频率范围不符合,所以这种解释存疑,也就提示其治疗按照突聋不一定合适。
第二种解释,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因为某种原因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导致低频听力下降,原因在于增加了鼓膜、听骨链的紧张度造成,这种并没有影响内耳毛细胞,所以听力下降即使时间长些,多数长于1周也是可以在肌肉恢复正常后恢复的。而且这类患者出现耳闷和低频耳鸣也是很好的佐证。至于何种原因造成中耳肌肉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从疲劳、紧张、压力大后容易出现来分析, 可能还是使用偏头痛或梅尼埃病解释合理一些。基于这方面思考和临床密切观察,本人逐渐对这类病症的治疗也开始尝试脱离突聋的治疗范畴,即不再进行激素饱和和静脉改善微循环等治疗。而是使用敏使朗加西比灵口服,同时按照梅尼埃病的饮食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数2周内缓解。但这里面也存在问题,第一个问题,约有极少部分患者低频听力下降一旦出现就不会再发生变化,是指按照前面治疗在3个月观察期内没有缓解,尽管只占极少数,但让人费解,也不能用前面理论解释。第二个问题,听力下降频率扩展到2KHz时可能不能适应上面理论,需要按照突聋处理,而敏使朗加西比灵口服不能有效改善的,也需要加用鼓室注射激素。低频听力下降反复出现是不加控制的常见表现。按照少盐,无味精、咖啡、可乐、巧克力、奶酪、浓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禁止这些,每个人可能不一样,也需要自己摸索)等梅尼埃病和偏头痛的饮食控制。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不稳定。应该可以防止复发。有一项十年随访研究显示这类患者一小部分会发展为梅尼埃病。所以这类患者需要密切随访。
免责声明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